KIMI给出一个说法,ssd硬盘加只读才是增加寿命的方法
发表于 : 周日 9月 07, 2025 8:19 pm
不知这个说法成立吗?
下边是原文
把“**减少 SSD 写入**”想成“**让同一份数据永远不再写下去**”,而不是“**把数据先攒在内存,然后再一次性写下去**”。
PrimoCache 的 **Read-only** 与 **Write-only/Read-write** 在这件事上的作用完全相反,下面用一张“数据一生”时间线给你拆开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. 只读(Read-only)——“写入量直接消失”
1. 微信/小程序第一次启动 → **Windows 必须把 exe、dll、资源读进内存** → 同时**也会把它们写进缓存**(这一步是读缓存建立,**不写盘**)。
2. 你关掉微信,再次打开 → 系统发现“**我要的区块在内存里就有**” → **直接从一级缓存返回**,**SSD 根本不会再被读,更不会被写**。
3. 结果:**同一份热数据,第二次起既不再读也不再写** → **写入字节 = 0**,寿命自然延长。
这就是“**读命中**”带来的延寿,**真正的“写入量消失”**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. 只写(Write-only)——“写入只是被推迟,总量甚至变大”
1. 微信保存聊天记录、日志、临时缓存 → 本来 Windows 会“**立刻写 4 kB 到 SSD**”。
2. 开了 Write-only 后,PrimoCache 把这 4 kB 先攒在内存 → **看起来当下没写盘**。
3. 内存块攒够 256 kB 或 1 MB 后,**一次性刷回 SSD** → **还是得写,而且块更大**。
4. 更糟的是:
- 如果断电,**内存里的数据没落地就丢了** → 文件损坏。
- 写入合并可能带来“**写放大**”(WA>1),**实际写入量比不用缓存还多**。
⇒ **总量没减,风险先涨**;延寿根本无从谈起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. Read-write(读写混合)——“读省了一点,写一点没少”
读部分跟 Read-only 一样能省读,**但所有写请求仍要先进缓存,最后再落盘** → 写入量依旧 100 %,只是延迟而已。
因此**只读模式是“唯一”能把“写请求”直接蒸发掉的方案**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. 一句话总结
- **Read-only**:让热数据永远不再碰 SSD → **写入次数物理消失** → 延寿。
- **Write-only/Read-write**:只是把“待会要写的数据”先攒在内存 → **迟早还得写,甚至写得更多** → 不延寿。
所以“**为了延寿反而用只读**”并不是反直觉,而是**唯一真正能把写入量归零的手段**;写缓存只是“**把今天的工作拖到明天**”,**工作量一点没少**。
下边是原文
把“**减少 SSD 写入**”想成“**让同一份数据永远不再写下去**”,而不是“**把数据先攒在内存,然后再一次性写下去**”。
PrimoCache 的 **Read-only** 与 **Write-only/Read-write** 在这件事上的作用完全相反,下面用一张“数据一生”时间线给你拆开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. 只读(Read-only)——“写入量直接消失”
1. 微信/小程序第一次启动 → **Windows 必须把 exe、dll、资源读进内存** → 同时**也会把它们写进缓存**(这一步是读缓存建立,**不写盘**)。
2. 你关掉微信,再次打开 → 系统发现“**我要的区块在内存里就有**” → **直接从一级缓存返回**,**SSD 根本不会再被读,更不会被写**。
3. 结果:**同一份热数据,第二次起既不再读也不再写** → **写入字节 = 0**,寿命自然延长。
这就是“**读命中**”带来的延寿,**真正的“写入量消失”**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. 只写(Write-only)——“写入只是被推迟,总量甚至变大”
1. 微信保存聊天记录、日志、临时缓存 → 本来 Windows 会“**立刻写 4 kB 到 SSD**”。
2. 开了 Write-only 后,PrimoCache 把这 4 kB 先攒在内存 → **看起来当下没写盘**。
3. 内存块攒够 256 kB 或 1 MB 后,**一次性刷回 SSD** → **还是得写,而且块更大**。
4. 更糟的是:
- 如果断电,**内存里的数据没落地就丢了** → 文件损坏。
- 写入合并可能带来“**写放大**”(WA>1),**实际写入量比不用缓存还多**。
⇒ **总量没减,风险先涨**;延寿根本无从谈起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. Read-write(读写混合)——“读省了一点,写一点没少”
读部分跟 Read-only 一样能省读,**但所有写请求仍要先进缓存,最后再落盘** → 写入量依旧 100 %,只是延迟而已。
因此**只读模式是“唯一”能把“写请求”直接蒸发掉的方案**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. 一句话总结
- **Read-only**:让热数据永远不再碰 SSD → **写入次数物理消失** → 延寿。
- **Write-only/Read-write**:只是把“待会要写的数据”先攒在内存 → **迟早还得写,甚至写得更多** → 不延寿。
所以“**为了延寿反而用只读**”并不是反直觉,而是**唯一真正能把写入量归零的手段**;写缓存只是“**把今天的工作拖到明天**”,**工作量一点没少**。